查看原文
其他

参考书里没有的高级理论,送给拼高分的你!

助你上岸的 爱传播新传考研 2023-03-28


理论有多重要呢?一方面理论是你答题的指向标,让你的作答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则是你的加分利器,让你的答案脱颖而出。有高级理论加持,是答案从中庸晋升优秀的关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在答题的时候,抓耳挠腮,总是想不起最合适的理论。但一转身,在别人的优秀答案中就看到了新奇又贴切的理论!


所以,现阶段开始,大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理论积累!!上期我们推出高级加分理论大放送,得到了大家满满好评!传送门:这些高级传播学理论,一旦用了,多加20分


今天,学姐又给大家整理了20个教科书中不常见,但是超级好用的高级理论!话不多说,速速上车!!!


(一眼看过去,你知道几个呢?)



1.归因理论


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 F.海德在其 1958 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提出归因理论。该理论通过分析和推测行为的因果关系,控制人们的环境及其影响下的行为。


海德依照产生个人行为的主客观条件,把归因区分为:(1)情境归因。把行为的来源归结为客观外界环境的力量,如运气、机会、任务难度等因素。(2)个人倾向性归因。指个人行为是个人自身的特点,即个人的兴趣、态度、能力、努力程度、性格等特点造成的。这两种归因分别又称为外归因和内归因。


每种归因都包含着稳定性因素和非稳定性因素,不同的归因会影响人的态度和将来的行为。他指出,把过去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归之于非稳定性因素比归之于稳定性因素,更有助于使个人建立信心。传播者的主动归因对于下一步的传播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互动仪式链理论


互动仪式链是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提出的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关注个人穿行于社会经验维度时的动力机制。互动仪式链理论的核心机制是,高度的相互关注,即高度的互为主体性,跟高度的情感连带——通过身体的协调一致,相互激起或唤起参加者的神经系统——结合在一起,从而导致形成了与认知符号相关联的成员身份感;同时也为每个参与者带来了情感能量,使他们感到信心、热情和愿望去从事他们认为道德上容许的活动。


柯林斯提出互动仪式包括下列四个方面内容:(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2) 对局外人设定了界限,因此参与者知道谁在参加,而谁被排除在外。(3)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并通过相互传达该关注焦点,而彼此知道了关注的焦点。(4)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


而互动仪式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结果,主要包括:(1)群体团结:一种成员身份的感觉。(2)个体的情感能量:一种采取行动时自信、兴高采烈、有力量、满腔热忱与主动进取的感觉。(3)代表群体的符号:标志或其他的代表物,使成员感到自己与集体相关。(4)道德感。



3.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也称为 “ 双路径模型 ”,其中 “ 精细 ” 指的是对相关信息的思考程度,“ 精细加工可能性 ” 指的是被说服者对沟通中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的可能性,即仔细分析和努力理解信息的可能性。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把态度改变归纳为两个基本途径:中枢路径与边缘路径。该理论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说服方法依赖于对信息作精细加工的可能性高低。当精细加工可能性高时,中枢路径发挥主要作用,反之,当这种可能性较低时,则边缘路径起主导作用。


影响精细加工可能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和能力两个方面。如果具有较大处理信息的动力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就会采用中枢路径;如果动力较小或者能力不足,则往往采用边缘路径。通过中枢路径改变态度的信息接收者在以往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相关论据仔细思考评估,从而做出态度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尤其关注与信息相关的内容质量;与之相反,在边缘路径的信息处理中,信息接收者更多的是通过与信息内容相关的启发式线索改变态度,在这一过程中,态度改变主要依靠的是与信息内容相关的情境因素。



4.狂欢理论


狂欢理论由巴赫金提出,是其毕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巴赫金的狂欢理论集中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和《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两部著作中。在对狂欢理论的阐释中,巴赫金提出并区分了狂欢节、狂欢式和狂欢化三个重要概念,构成了其理论的主骨架。


所谓狂欢节,狭义上是指某一特定的节庆日,它是一个时间概念。在这一特定的时间里,人们可以纵情欢乐,摆脱日常的等级长幼尊卑观念的束缚,平等地亲昵地交往。所谓狂欢式,根据巴赫金的理解,指的是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礼、形式的总和。狂欢式的形成,使狂欢节逐渐脱离了固定的时间(节日)和地点(广场),向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形式。狂欢化是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一个中心术语,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狂欢式转为文学的语言,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狂欢化。



5.立场理论


立场理论起源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思想。1807年,他主要研究奴隶和主人之间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主从关系关乎人的归属感,而群体的关系则影响着人们如何获得知识和权力。马克思也认为工作所属的职位形成他或她的知识。基于这两位的研究,南希.哈特索克从男性与女性的关系角度阐释了立场理论。


1983年,哈特索克把这个理论叫作女性立场理论,主要探讨种族、阶层、文化及经济地位等。朱丽亚.伍德和玛莎.休斯顿二人把立场理论引入传播学,立场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个人生活中的不同情境是如何影响他她理解和建构社会和世界的”。立场理论另外一个关键概念是“层级化理解”或“多面身份”。该概念深受“权力”“种族”“阶级”“性别”“性行为”“性取向”等的影响,对于理解女性传播者在建构、传播信息时的独特视觉或立场有极大帮助。



6.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在1957年《认知失调理论》中提出的。认知失调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认知元素之间可能存在着“不合适”的关系,由此产生了认知失调。由于人们具有一种平衡的倾向,所以,认知失调状态就形成了一种减少失调和避免增加失调的压力,这种压力所产生的结果从认知的改变、行为的改变、选择性地接触信息和观点上表现出来。


利昂·费斯汀格归纳了四种认知失调:决策后的认知失调;被迫服从的认知失调;接触新信息后的认知失调与社会支持系统引起的认知失调。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减少失调:(1)改变一个行为的认知元素;如果有关环境的某些知识的一个元素同一个行为元素之间存在着失调时,通过改变行为的认知元素,使它与环境元素相协调,能够消除失调。(2)改变一个环境的认知元素,这要比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来得更为困难。



7.准社会交往理论


1956 年心理学家霍顿和沃尔(Horton & Wohl)在《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准社会交往”概念(Para-social Interaction),用来描述媒介使用者与媒介人物的关系,即某些受众特别是电视观众往往会对其喜爱的电视人物或角色(包括播音员、名人、虚构人物等)产生某种依恋,并发展出一种想象的人际交往关系,由于其与真实社会交往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霍顿和沃尔将其命名为“准社会交往”。 


霍顿和沃尔最早是在电视的收视情境中发现准社会现象的,他们观察到当地方新闻播音员在节目结束时说“晚安”时,很多观众会不由自主地回答“晚安”,就如家庭成员在睡前互道晚安一样。



8.预防接种理论


美国学者威廉·麦奎尔(W. McGuire) 将预防接种的概念引入到态度改变研究之中,提出了著名的“预防接种理论”。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大部分人持有许多未经挑战的信念,这些信念在受到攻击时很容易被动摇,因为人们不习惯保卫它们——这种情况好比一个人在无菌环境中长大,一旦被暴露于细菌环境中,其身体就很容易被感染。个体要获得思想观念的抵抗力,可以靠“滋养”,即事先对一个人的基本信念给予支持的观点;也可以靠“预防接种”,即将人暴露于微弱的、能刺激抵抗力形成的攻击其基本信念的反面观点之中。


实验结果证明,“事前接种”的免疫效果优于“事前滋养”。预防接种为什么能够抗御态度改变?弗里德曼(J.L.Freedman)的解释是,驳倒轻微的攻击,个人会运用并进而实施其所有的防御措施,如准备论点来支持自己的看法,构思相反论点去反对对立的看法,贬抑对立论点的可能来源等,这种锻炼就像事先接种牛痘疫苗一样,使人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防御机制,并增强战胜相反论点的信心与抗变能力。



9.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强化包括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三种类型: 第一种, 正强化, 又称积极强化。当人们采取某种行为时, 能从他人那里得到某种令其感到愉快的结果, 这种结果反过来又成为推进人们趋向或重复此种行为的力量。第二种, 负强化, 又称消极强化。它是指通过某种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所引起的不愉快的后果, 对该行为予以否定。第三种, 自然消退, 又称衰减。它是指对原先可接受的某种行为强化的撤销。



10.符号互动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卢默于1937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其后有多种流派,包括以布卢默为代表的新芝加哥学派、库恩为代表的衣阿华学派以及戈夫曼为代表的剧作艺术学派等。但基本思想都与G.H.米德的理论有关。认为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互动过程。包括有符号参与的互动和非符号的互动。符号是传递某种意义的动作,主要指人的言语系统。符号互动突显人对意义的理解。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1)事物本身不存在客观的意义,它是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赋予的;(2)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根据自身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来应对事物;(3)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可以随着社会互动的过程而发生改变,不是绝对不变的。符号互动理论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应予肯定,但它却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要作用。



11.个人差异论


“个人差异论”最早是由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在1946年提出的。7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加以修正。德弗勒把个人的差异分为5种:1.个人的心理结构不同;2.先天禀赋与后天的习性不同;3.认知所形成的态度、价值观、信仰不同;4.社会理论所形成的观点或主张不同;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素质不同。个人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经历的差异决定了每个受传者对同一讯息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做出各种不同的反应,采取不同的态度和行为。


“个人差异论”以“反应刺激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认识讯息的刺激性与受传者个人的心理结构的相互作用。“个人差异论”认为,讯息符合受传者的兴趣、信仰、价值观就会被注意、理解和记忆;反之,就会被受传者忽视、曲解或淡忘。这种理论对正确认识受众的差异性,加强传播的针对性,提高传播效果是有价值的,但是,这种理论把改善个人内部的心理结构作为提高传播效果的关键不免失之于简单。



12.自我确认(验证)理论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是“个体对自身的体验“,其核心是将自我概念视为个体将自身作为客观对象所作出的知觉,是个体对于自己的能力、外貌、态度、情感、价值以及自身的特点等评价形成的总体认识。


Swann 及其同事经过20余年的研究,提出并修正了自我确认理论(self-verification theory)。该理论假定,稳定的自我概念是实现自我确认的基础,而自我确认是个体界定自我存在、组织经验、预测未来以及引导其社会交往的心理倾向,是自我概念功能的发挥。在自我确认的一致性需求驱动下,无论个人的自我概念积极或消极,都会力图寻求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外部评价性信息。根据自我确认理论及其研究,在实现自我确认的过程中,人们更愿意接受与其自我概念相一致的评价性信息 , 因而在选择交往对象时,也更愿意选择提供与其自我概念相一致的评价信息的评价人。



13.不确定性降低理论


不确定性降低理论最初是在人际沟通的研究中提出来的,它认为个体与他人在最初交互的过程中主要的关切是如何降低交互行为中的不确定性。


而降低不确定性的主要方式就是信息搜寻,搜寻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三种:被动搜寻、主动搜寻和交互搜寻。其中,被动搜寻策略是指通过默默观察目标个体来获取与其相关的各种信息:主动搜寻策略是指通过询问第三方或者操纵目标个体所处的环境来获得与其相关的信息;交互搜寻策略是指直接与目标个体进行沟通,通过询问以及目标个体的自我披露来获取与其相关的信息。


总的来说,人们通过搜寻与交互目标相关的信息来降低不确定性,增加对交互方的可预测性。当不确定性降低时,对另一方行为的可预测性便会增加,从而降低人们在交互过程中感知到的风险。不确定性降低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人际沟通的研究当中,来解释面对面或人机交互等不同情境下的沟通行为。



14.米姆


道金斯在其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一书中首次使用了“Meme"一词,后被译作“米姆”、“弥姆”、“模因”等。他将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与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做类比。“基因”由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DNA)组成,掌控着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同样道理,“米姆”是一个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寻求复制的文化单位,是人类社会文化演化过程中的“中介者”和“催化剂”。


“米姆”主要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四大类。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Web2 .0时代的到来,“米姆”由前期的维护模式,经过中期的扩展模式,逐渐发展为后期的修改模式。维护模式的“米姆”是指那些未经修改过的多媒体信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内容的原貌,即“原生米姆”。扩展模式的“米姆”是指那些可以经过添加或衍生等二次生产和传播的信息和内容,成为“动态米姆”。修改模式的“米姆”则是借助于社交媒体平台上更为广泛的“用户生产内容”(UGC) 机制,对“动态米姆”改头换面,进行“ 混搭”(Remix)、 “嘲弄性模仿”(Parody, 即“恶搞”),甚至于彻底改写与颠覆,通过“破坏性创造’(Disruptive lnovation) 最终发展出“成熟米姆”。



15.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虽然称为理论,但实则是一套完整的方法论。20世纪60年代,格拉泽(Barney Glaser)和斯特劳斯(Anselm Strauss)通过对医务人员处理即将去世病人的一项实地观察研究中,总结出了一套质性研究方法,并于1967年共同出版《扎根理论的发现:质化研究策略》一书,标志着扎根理论的诞生。扎根理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传统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分歧;填补了宏大研究与微观研究之间的鸿沟。


扎根理论有以下几大核心思想:1. 强调理论来源于数据。2. 强调研究者要保持“理论敏感性”。3. 强调理论建构是一种不断比较、连续抽象过程。4. 强调目的性抽样、开放性抽样与理论抽样的相结合原则。5. 灵活地运用文献。



16.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词指的是个人通过自己(或他人)在某社群的成员资格,把自己(或他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并将该社群内典型成员的特征冠于自己(或他人)身上,让自己(或他人)的特征等同于社群内典型成员的特征。社会认同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社会认同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族群和民族认同、性别认同、职业认同等很多方面。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认同由三个过程组成,即社会类化(categorization)、社会比较(comparison)、积极区分(positive distinctiveness)。社会类化是指将对象、事件和人归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试图把内群体(心理上所属的群体)和外群体(心理上对抗的群体)的区别最大化,夸大群体内成员之间的相似和与群体外成员的区别。社会比较是指把自己所在的群体与其他群体在权力、声望、社会地位等方面进行比较,这个过程使得社会分类的意义更明显。比较的结果使得群体成员与那些跟自己信仰及观点不一致的群体保持距离。积极区分涉及个体用自己的群体身份作为自尊源泉的过程。



17.社会分类理论


社会分类论是在个人差异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正和扩展,也被称作社会类型论和社会范畴论。它是由美国传播学者约翰。赖利和玛蒂尔达.怀特赖利于1959年在《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书中首先提出的。赖利夫妇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强调个人在社会群体性上的差异。现实中的受众在进行信息选择的过程中,不仅有个人差异还有共性,受众会受到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的影响。


赖利夫妇所提出的社会类型论解释了基本群体在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认为,对个人的传播行为产生作用的群体是基本群体和参照群体。所谓基本群体,即是有长期持续的、亲密的、面对面接触的(两个或更多人)群体, 如一个家庭。参照群体则是个人在其帮助下可以确定自己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的群体.个人无须是参照群体的成员,但该群体的规范对他有指导意义。个人接近的基本群体也常常成为他的参照群体。也就是说,个体受群体影响,因而也受社会的影响。受众可以划分为很多不同的群体,大众传媒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使群体发挥引导作用,从而使信息在受众中产生作用。



18.社会渗透理论


为了了解两个人关系的亲密程度,欧文·阿特曼和达尔马斯·泰勒提出了社会渗透理论( Social Penetration Theory, SPT)。这两位研究者深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夫妇间的社会关系。他们的理论提出了一个关系发展模式,他们把它称为社会渗透。


社会渗透指的是随着个体之间从表面化的沟通到亲密的沟通而经历的关系发展过程。根据阿特曼和泰勒的理论,亲密性不只表现在身体上,还包括智力上、感情上以及共同参加活动等方面。因此,社会渗透过程必然包括语言行为(我们的用词)、非语言行为(身体的姿势、微笑的程度等)和环境导向行为(传播者之间的距离、环境里的物品陈设等)。


社会渗透理论有以下几大基本假设:

1.关系会由不亲密向亲密发展。2.关系发展具有系统性和可预测性。3.关系发展也包括逐渐恶化和终止。4.自我披露是关系发展的核心。



19.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 SET)的基本观点是:人们用经济学的概念来思考他们的关系,把投入相加并与关系提供给他们的回报相比较。投入是关系中具有消极价值的元素。回报(rewards) 是关系中具有积极价值的元素。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用关系中的回报减去投入来计算特定关系的价值:即价值=回报-投入。积极的关系就是那些结果为正的关系,也就是说关系的回报超过投入。如果价值为负(投人超过回报),对于参与者来说就是消极的关系。社会交换理论的内容还不止这些,它还预测关系的价值会影响其结果,即人们会继续一段关系还是结束它。积极的关系会持续下去,而消极的关系很可能被终止。



20.社会参与论


社会参与论是由美国学者J. A. 巴伦在其1967年发表的论文《对报纸的参与权利》中提出的。他认为,为了维护传播媒介受众的表达自由,保障他们参与和使用信息传播媒介的权利,宪法第一修正案必须承认公民对传播媒介的参与权。这种认为受众应该主动参与传播的思想在日本学界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1979年,奥平康弘在其《知的权利》一文中写道:“就同-信息的演变而言,曾经是‘受传者’的公民以知的权利主体的姿态出现;要求成为‘ 传播者’的公民作为接近和使用信息交流媒介权利的主体而登场。”这段话指出了消极接收信息与主动传播信息的异同。受众在传播的过程中既扮演着“受”的角色,也扮演者“传”的角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受众们变得积极要求主动参与信息的传播,而不是被动接受。特别是在互联网与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制造和传播很大部分依赖于普通受众的参与。(以后就不要说人人都有发声筒了)


加分理论使用注意事项

1.何时用“加分理论”?

加分理论适用于答题内容中的(段)结尾、标题,重点在于你如何借助理论阐述现象。


2.如何整理“加分理论”?

课本之前的理论是非常多。对于大家来说,需要了解的课外“加分理论”范围为最近几年的学界研究热点、可阐述业界热点的理论。建议大家可以参考学姐的方法,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看看四大刊外加《新闻与传播研究》上的最新论文。从权威期刊中下手。


3.“加分理论”掌握程度?

整理和背诵“加分理论”会给各位同学增加一定的复习任务。但是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的啦。这些“加分理论”仅需大家理解、可用自己话语概述、记住名字的程度就可啦!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身患“论文阅读拖延症”,不想自己看论文提炼理论,要不考虑一下爱传播诚意满满的论文课?高分学姐保姆式带你读论文,手把手为你画考点!!


传送门:论文屯了几个G,不知从哪开始看,懒得看,看也看不懂。


悄咪咪告诉你,论文课的小可爱,报名【冲刺班】在9月开学大促的优惠基础上还可以再优惠60元!折上折!如果是冲刺班的学员,加39元即可购买论文课!


(若无法顺利拼团,可找小助手帮助)


编辑:简抒

主编:羽生生



有事没事可找爱传播金牌小助手

耿直卷卷

暖心S妹

奶狗E哥

吃货胖胖

中二早早


网传专栏
彭兰重回人大!看完她写的信息茧房:我背了个假专题?
10篇经典论文,帮你搞定“算法”的20个概念
七个角度花样分析5G,怎么考都不慌
关于短视频,彭兰这样总结..
三年考了161次,快来把“舆论、舆情”考点一网打尽
喻国明最新论文考点分析!手把手教你看论文答真题
你的“后真相”模板该更新啦,有观点有案例!
“直播一哥”李佳琦落户上海!这个考点2021年还得爆
常考常新的融媒体,今年有哪些“新”考点?
“沉默的螺旋”热点事件分析,这些“瓜”应该这样吃!
每年都会考的知识点!议程设置全家桶奉上

往期好文👇

技术规则里的外卖员得救了吗?

又一高校取消新传专硕招生?今年各校都有啥变化?
和腾讯微博一起死掉的,还有我的初恋

2021考研有新变化!我的答题和思维又该如何变化?今年最可能考到的13个专题! 蓝皮书合辑来啦!论述题难搞哟!十大专题热门案例,用了就加分!!
考第一的学姐们都是怎么一眼打动阅卷老师的?
三跨北大、新晋奶爸,爱传播博士学长带着高分经验,拍了拍你!无处安放的“学术焦虑”,该拿它怎么办?新闻实务有模板吗?有!
张玉环改判无罪、老人被狗绳绊倒身亡、中传人大考研改革...| 8月热点
2020 最值得背的 10个名词解释,直击考场真题!公开课福利!87分大佬,送你考研政治全科规划!论文屯了几个G,不知从哪开始看,懒得看,看也看不懂。(内含福利)
新闻实务讲解专栏开讲啦!有你要的实务技巧和模板
99.999%的考研er背不完书,都是因为.....
人大不收统招生!推免大势所趋,二三本学生该如何改变命运?

等不到《以家人之名》更新的我,跑去重刷了《请回答1988》

论文阅读障碍症怎么救?刘海龙等人:不如听听看……

陈力丹文章入选语文教材,这一学界爆点会怎么考

这些高级传播学理论,一旦用了,多加20分
看脸?!长成什么样才能考上新传研究生?这4种传播学现象必考!高分答案学界大佬早就给
押题啦!陈力丹上半年论文透露了哪些马新观考点?用数据说话:这些考研热门院校初试得考400+!各科得考...听说预报名时间缩短了?这些人不能参加预报名!
中传考研改革拉响,你报考的学校会改吗?(内附救命文史哲重点+论文包)“评论得分太低怎么办?”万字评论佳句集锦免费送!
张玉环杀人案改判,除了煽情我们还应该谈点什么?疫情中的传播反思,学界大佬在线化重点!!全网苦等顾佳手撕渣男,等了个寂寞?!

  JK少女不雅动作、杭州女子失踪案等| 7月热点分析

听说上岸要整理30多个专题?热点专题如何整理?
杭州女子失踪案2小时反转2次,官媒这次翻了个大车健康传播成今年最热考点!高分答案都在这,速来!“外交天团”再添大将!国际传播缘何常考常新?千万别错过!新传考研“周年考点单”来啦速来!【1月-6月】的热点事件都给你打包好了!火箭少女解散,中国第一女团,她们做到了吗?这是今年新闻传播学最重要、最全面的学界热点合辑!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 | 一篇搞定传播学理论最难考点不会看书?不会读论文?不会整理笔记?几剂良药送给你!


欢迎加入爱传播考研群

2021年全国考研群 901082685

微博ID:爱传播新传考研   知乎ID:爱传播新传考研

喜马拉雅ID:爱传播新传考研

投诉通道:aichuanbo2014(请加one哥微信)


点击原文,即可进入微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